您好!欢迎光临海天机电科技公司!
发表时间: 2020-12-17 10:20:29
作者: 墙板设备
来源: www.haitianjidian.com
浏览:
工程概况及特点
1.项目概况
本工程总建筑面积71243㎡,地上建筑面积52447.18㎡,建筑采用内保温系统。
建设单位:上海中建申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
设计单位: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
施工单位: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
构件单位:远大住工(1#、2#、6#)、中建航
2.装配式特点
1)预制率均超过40%,设计和施工难度大;
2)6栋楼22个户型,各楼号户型不对称,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低,型号多,模具数量多;
3)预制构件类型包括7种:
预制剪力墙、填充墙(200mm)、预制外墙(100mm、200mm)、预制叠合楼板(60mm)、预制叠合阳台、预制楼梯(120mm)、预制空调板(130mm);
4)预制剪力墙三层起,预制填充墙1#、6#楼一层起,2#、3#、4#、5#二层起,预制叠合板二层起;
5)采用全灌浆套筒,拼缝防水采用无收缩砂浆+防水雨布。
3.形象进度
4.组织架构
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
1.构件拆分
以6#楼为例,构件拆分情况如下:
预制剪力墙(200mm)
叠合楼板(60mm)
预制阳台板(60mm)
预制楼梯
预制空调板(130mm)
预制填充墙(100mm、200mm)
2.节点深化设计
墙体竖向连接节点
1)预制剪力墙竖向连接采用全灌浆套筒连接;
2)水平灌浆缝采用两道防水做法,灌浆缝采用无收缩灌浆缝封堵,形成材料自防水;
3)水平灌浆缝外侧采用防水雨布粘贴,形成第二道防水。
墙体水平连接节点(预制填充墙)
1)预制填充墙连接节点处凿毛;
2)抗剪连接件采用长度150mm的M14螺栓;
3)防水采用橡胶条和后粘防水雨布。
墙体水平连接节点(预制剪力墙)
1)包括“一”字型、“L”型、“T”型连接节点;
2)边缘构件现浇区域附加连接钢筋采用开口和闭口两种形式,分别满足长度为≥0.8LaE和≥0.6LaE;
3)竖向防水采用150mm宽防水雨布。
叠合板间的连接节点
1)叠合板间的连接节点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;
2)后浇宽度≥200mm,本项目取为300mm;
3)叠合板板底纵筋末端带135°弯钩;
4)后浇段板底设置4根后置钢筋。
叠合板与现浇板间的连接节点
1)与现浇板甩出≥280mm的弯钩钢筋;
2)与降板区域甩出直筋,降板钢筋弯起。
叠合板与预制墙体间的连接节点
1)叠合板与墙体搭接10mm;
2)叠合板板底钢筋甩出钢筋90mm,无弯钩。
楼梯连接节点
1)楼梯两端均为滑动支座;
2)拼接缝缝采用聚苯、PE棒和砂浆填充;
3)现浇梯段梁预埋M14的C级螺栓,砂浆封堵螺栓口,留好空腔。
3.关键辅材深化设计
1)灌浆套筒采用M14、M24全灌浆套筒;
2)支撑上部通过M24螺栓与墙体连接,下部与预埋支撑件连接;
3)预埋件采用HPB300,直径为16mm的钢筋。
4.施工措施深化
塔吊设计及布置(本项目选择TC7030型塔吊)
1)塔吊***吊重大于***构件重量的1.5倍;
2)塔吊应覆盖堆场区域;
3)塔吊附墙应附着在现浇结构,软土地区塔吊基础根据经验宜优先选用钻孔灌注桩。
堆场深化设计
根据场地情况,本项目4#、5#楼构件堆场和运输线路设置在地库顶板上。
1)对最不利荷载布置组合进行局部等效荷载的计算;
2)根据***局部等效荷载(20kN/m2)与地库顶板正常使用荷载(22kN/m2)来确定堆场底板是否满足要求。
人货电梯深化设计
1)避免出入口处存在预制构件-经与设计沟通,取消原位置预制墙体,改为后做现浇结构墙;
2)保证附墙在现浇结构上-计划在叠合板开洞设置拉结。
脚手架深化设计
1)脚手架采用双立杆落地脚手架-总高度44.2m(不超过50m),双立杆高度23.40m,避免悬挑架构件开洞;
2)脚手架基础需满足承载力要求,避免不均匀沉降-夯实后采用C30配筋15cm厚混凝土,加强监测;
3)拉结点需可靠的锚固在现浇结构上。
碰撞
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措施三维碰撞,将结果反馈给设计院,截止目前为止,共发现问题220余项。
装配式结构机电深化设计
叠合板线盒优化
原设计叠合板上线盒高度为6cm,与叠合板上口平,不易于施工。设计优化后,线盒高度改为10cm。
管线出墙优化
从预制构件顶部接出的线管,在构件加工时在模具上开洞后伸出构件5cm,便于顶板下翻管对接。
地漏深化
原设计阳台板上地漏与立管中心间距为160mm,不宜于施工,深化改为300mm。
预制线盒方位
预制墙板上线盒出现正反面,设计蓝图线盒实线为正面,虚线为反面,原蓝图由于比例问题,打印出来全部为实线,同时注意视图的视角。
墙板内预制线管路径优化
原预制构件图纸设计厨房墙板上每个盒子均接出上翻线管。经过项目部深化设计,只保留外侧上翻线管,其余线管取消,同时增加一根横向管。优化后可减少线管使用量,同时也减少电线的使用量。
预制墙板配电箱线管优化
原设计预制墙板上配电箱下翻线管间距为30mm,不利于后期线管接入配电箱,经过优化线管间距改为15mm。
预制空调板成品一次成型
原设计预制空调板上为Φ110与Φ80的预留洞,中心间距150。经过深化改为预留DN75立管直接预埋件与DN50地漏预埋件,中心间距300。使用预埋件后无需吊模,可节约成本,同时减少外脚手架的施工也直接降低了安全隐患。
管线交叉优化
由于叠合板桁架高度有(4.5cm),施工前对户内管路走向进行优化,规避三叠管现象。
装配式结构施工计划管控
1.标准层进度计划图
2.总体施工动画
首先施工竖向结构
吊装竖向墙体
安装固定
校正斜支撑
吊装其余竖向墙体
安装斜向支撑
施工节点区域钢筋
完成现浇区域合模
搭设竖向支撑和排架
布设叠合板后浇区域模板
安装叠合板及版面钢筋、管线
完成现浇区域混凝土
3.施工进度
墙板吊装动线
墙板吊装动线图
叠合板吊装动线
叠合板吊装动线图
4.信息化管理
本项目采用EBIM云平台进行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,该平台具有如下特点:
BIM模型轻量化协同;移动端流畅浏览模型;4D进度模拟;二维码动态材料管理;资料表单管理;话题圈项目协同管理 ;数据汇总分析。
EBIM应用项目
轻量化BIM模型管理
模型数据集成在云平台之上,项目全体人员可通过不同端口随时随地查看项目模型。
构件编码
在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中,采用BIM平台通过项目自定义编码,对单个构件实现***编码,在平台方便将二维码导出,通过施工现场扫描可查看对应的构件信息、图纸、设计变更等,实现数字化施工管理。
信息共享
项目管理人员将图纸、工艺视频等上传到平台并进行施工交底,相关负责人可通过手机模型查看相对应的施工图纸及图纸变更信息。
构件跟踪
通过BIM+二维码,对构件生产、验收、运输、安装过程进行跟踪。
进度展示
通过平台可查询最真实的材料数据,同时通过BIM构件颜色区分体现项目目前进度。
质量安全问题管理
发现的安全以及质量问题随时记录,问题可追溯,可统计分析,问题与BIM模型构件双向关联,通过模型构件可查看相关过程质量问题,通过质量问题记录可在BIM模型中定位到对应部位。问题解决后,可形成闭环,以供后期查看,资料归档。
4D协同
进度计划导入平台,实现多人协同;二维码材料跟踪,实现实际节点数据录入。
装配式结构关键工序工艺技术
预制墙板
预制叠合板
灌浆
灌浆施工关键工艺
注浆口清洁,确保所有的注浆孔通畅无杂物
设置墙体分仓缝
分仓缝是为了保证灌浆料能够均匀的灌满所有的套筒,分仓缝长度不大于1.5。
墙底封堵
采用高强无收缩砂浆对墙底拼缝进行封堵,确保在注浆过程中墙底不漏浆。
制备无收缩水泥砂浆灌浆料
检查灌浆机具的清洁度,保证输送软管不残存水泥,防止堵塞灌浆机,同时确保灌浆用水泥在有效期内。利用自来水进行灌浆料的配制,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,用电子秤对灌浆料进行称重,确保配合比满足要求。使用搅拌器对灌浆料进行搅拌,保证均匀性。
测试灌浆料的流动性
对制备的灌浆料进行流动性测试,确保符合要求。
灌浆施工
灌浆时应从底部注浆孔注入,当浆料从顶部出浆孔呈圆柱状均匀流出后,方可采用软木塞塞进。
留置试块
每层楼均需做至少三组灌浆料试块并送检,对砂浆1天、7天、28天强度进行测定。
节点域施工技术
“一”字型节点域钢筋施工技术:首先安装预制剪力墙,其次安装水平箍筋,然后安装纵向钢筋,***合模浇筑。
“L”型节点域钢筋施工技术:首先安装预制剪力墙,其次安装垂直方向的水平箍筋,然后安装纵向钢筋,***合模浇筑。
“T”型节点域钢筋施工技术:首先安装预制剪力墙,其次安装垂直方向的水平箍筋,然后安装纵向钢筋,***合模浇筑。
填充墙节点域钢筋施工技术:
叠合板间节点域钢筋施工技术:首先吊装叠合板,其次铺设板底后浇区域和板面钢筋,然后铺设管线,***完成浇筑。
墙体现浇节点域施工技术:
1)合理设置木方背楞;
2)预制墙体上穿插对拉螺杆;
3)双圆管加固。
叠合板上现浇区施工技术:
1)支撑采用普通钢管排架支撑体系;
2)顶托与叠合板之间放置木方;
3)检查支撑体系的安全性能及进行顶托标高调整。
机电工艺技术
机电工序里程碑:
手孔封堵模具
为了保证手孔封堵的质量,使用专用手孔封堵模具,保证封堵的美观性,同时方便快捷且可重复利用,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。
装配式结构多功能转接头
施工过程时,预埋线管上翻点位可能存在偏差,同时预制构件在加工时也可能存在偏差,手孔内对接的平台预留管与构建预留线管可能发生偏位。手孔内空间有限,项目部设计了一种可调方向的快速转接头,可以快速解决受限空间内错位线管的快速对接,既可以保证对接管路通畅,又可以降低施工难度,节约施工成本。
线管精准定位
现浇层上翻预留管定位是否精准直接影响下道工序,项目施工前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定位,焊接定位钢筋固定线管,确保上翻预留管路与预制构件手孔出管精准对接。
装配式结构质量控制
设计阶段
1)设计单位构件拆分过程考虑实际施工工序;
2)优化连接节点,采用合理构造提高结构整体性,并方便施工-大量使用开口附加连接钢筋;
3)设计过程中,我方配合采用BIM进行碰撞检查,减少设计变更。
构件生产阶段
1)我方协同设计单位做好构件厂PC设计交底工作;
2)我方项目派驻专人监督构件厂生产情况,及时反馈构件生产质量与生产进度情况;
3)加强对生产原材料质量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。
(1)构件厂脱模导致上部预留钢筋变形;(2)预制外墙板存在裂缝;(3)叠合板桁架钢筋高度超出设计值(45mm),保护层厚度过小。
现场施工阶段
1)严格构件进场验收和出厂资料审核,对不合格构件进行退场处理;
2)施工人员培训上岗;
3)编制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,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;
4)构件运输过程做好保护,构件按要求分类堆放;
5)吊装施工时,派专人监督,地面与楼上各有一名指挥;
6)做好辅材试验检验工作,规范辅材使用工艺;
7)关键工序施工旁站,避免出现问题;
8)每周召开质量会。
“十三五”***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内容
装配式剪力墙高层住宅标准化装配技术与工艺体系
示范计划及方案
几点思考与想法
1)借鉴金构的思维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,化繁为简,由拆到合-成熟的节点拆分、深化设计技术、加工制作、运输、数值模拟验算、施工技术等;
2)加强一线管理人员、施工人员的培训与学习。